今天是

鄂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关于鄂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第20220104号建议的办理情况

信息来源: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日期:2022-04-01
    鄂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20220104号关于进一步推进武鄂同城化发展进程的建议       

  高飞 

  建议内容: 

  鄂州市着力构建“一核两极多点支撑”区域发展格局,围绕“两区一枢纽”建设,在推进武鄂同城化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优异成绩的背后,也要清醒地看到武鄂同城化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一)周边区域竞争激烈。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强化“9个城市就是1个城市”的理念,周边区域兄弟城市发展势头良好,各地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加剧。  

  (二)自身体量空间有限。需要认清我市在国土空间、人口规模以及财政收入等基础指标上体量有限的现实,近年重大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等工程项目集中落地,鄂州市体量小的弱点与“两区一枢纽”的宏大目标之间存在天然障碍。  

  (三)发展要素流动不畅。区域金融活跃度较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果有待提升,高端商业配套亟待完善,文教卫体等基础民生保障与武汉差距显著,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产业发展、企业经营、居民生活需要。区域内武汉人才就业不充分与鄂州专业人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开放创新力度不足。企业主体不多,缺乏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投资的总部,营业收入超20亿元以上的企业不多,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距离。截止目前,吸引了一批科研团队进驻,但国家级研发中心和国家级众创空间仍未实现零突破,国家级孵化器仅1家(华科鄂州工研院)。在人才政策、资金支持、成果转化等方面,与东湖高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  

  当前鄂州市面临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鄂州花湖机场建成校飞等诸多重大发展机遇,必须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推进武鄂同城化发展进程,对此提出七点建议:  

  (一)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区际联动发展  

  建立更加紧密的武鄂同城化协调机制。一是建立与武汉定期会商机制,在交通、产业、社保、投资、公积金等政策方面要全方位对接,定期协商同城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大事项。二是统筹武鄂优劣势互补机制。武汉发挥金融、医疗、教育以及人才等方面优势,鄂州依托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位及国内独有的货运枢纽优势,建立优势互补机制,尤其可为鄂州体量小但目标宏伟的矛盾化解提供要素支撑。三是探索建立区际联动机制。共同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完善重大经济指标协调划分的政府内部考核制度,调动政府和市场主体积极性。四是强化地方执法、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地方执法工作协同常态化,加强环境联防联治、公共信用信息互通互认。  

  (二)聚焦规划同编,细化同城发展规划  

  积极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将产业发展纳入东湖科学城建设布局之中,在规划、政策、产业等顶层设计上主动作为,统筹协调两地的重大产业、科技、人才、招商政策,保障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开放共享。  

  (三)强化交通同网,织密立体交通路网  

  着力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运营合作对接,加速构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推进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花湖机场快速通道建设。科学谋划武鄂交通基础设施连通,加快与东湖高新区无缝对接,打通更多“断头路”。协调推动城铁、地铁、跨市公交等公共交通增加发车频次和停靠站点,推动经济发展,方便市民出行。  

  (四)狠抓科技同兴,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抢抓武汉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教资源外溢机遇,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探索“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模式。推进葛店双创谷产业园建设,做好国家级双创基地研发中心、科技服务站等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  

  (五)做实产业同链,共建万亿产业集群  

  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围绕“光芯屏端网”补链延链强链,依托三安光电、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长江存储器等现有企业联合招商,完善产业链。在葛店大健康产业园建设上与光谷生物科技城错位发展,共同建设大健康产业集群。  

  (六)坚持民生同保,公共服务互惠共享  

  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系统互通、资源共享、信息互认,力求更多领域实现共建共享、更大程度实现“同城待遇”。积极探索在社会保障、就医就学、公积金等政策方面与武汉同城化,两地公交车同城化运营,共享一张卡。以武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为主导,通过合作共建、委托管理等创新模式,建设跨区域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合作载体,扩散服务功能,拓展覆盖空间,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水平。  

  (七)探索政策共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产业政策对接,按照同政策、同流程、同标准要求,加大力度破解政策难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市场准入政策对接,以两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跨域联办为起点,推动更多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跨域联办,互办互认,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省心。三是人才政策对接,对照东湖高新区人才政策,对引进的专家团队、领军人才,在工作、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高质量的保障。  

  主办单位:市发改委  

  会办单位:市公积金中心,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行政审批局 

     

  答复内容:                              

  市发改委 

  现将鄂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第20220104号建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武鄂同城化发展进程的建议的落实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代表。 

  作为武鄂同城化八项专题工作之一, 2021以来,鄂州公积金中心积极积极推进落实两市住房公积金政策互同、管理互动、系统互联、数据互享、风险互控、服务互鉴 

  一、武汉、鄂州住房公积金密切协作机制持续加强 

  设立工作机构,确定运行机制。对标同城化发展核心区定位,设立了同城化办公室,采用三级工作运作机制,由决策层、协调执行层、具体事项工作层组成。2021123日同城化办公室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公积金转移接续、公积金跨市通办、公积金偿还异地贷款、搭建数据互联共享平台5个工作议案和《建立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运行和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并推出了城市圈内取消缴存职工在转入地公积金必须缴存满6个月限制条件异地贷款同城同待遇扩大住房公积金业务联办范围三大创新举措。20211213日,两地成立了数据互联共享平台和异地委托划扣工作专班,探索建立本地缴存冲抵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可行性及流程机制。20211229日两市公积金中心成立了窗口直联工作专班,探索推进武鄂公积金中心互为业务办理延伸窗口,两地职工可就近办理异地公积金业务。202223月,两市工作专班开展了多次学习交流和业务培训,并制定发布了各自业务规则和流程,进一步夯实专班同城化工作基础。 

  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合作内容。2021924日上午,鄂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参与签署了《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中心关于推进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的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事业同城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进一步支持两地更多的职工解决基本住房问题,提升两地公积金共建共享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22317日,武汉、鄂州两市公积金中心签署《武汉鄂州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以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两市全面深化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取消职工申请异地贷款时的户籍地限制条件,探索由缴存地公积金中心发放异地贷款;取消两市公积金异地接续限制条件;成立工作专班拟定联办流程,以全程网办、代收代办、两地联办等方式实现为业务办理窗口;加快城市圈住房公积金同城化互联共享平台建设;开展委托扣划住房公积金偿还异地贷款业务等五个同城化发展大方向。 

  二、武汉、鄂州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持续一体趋同 

  一体化推进两市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当前,武汉、鄂州两地职工在购房申请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已取消户籍地限制,享受本地职工同等待遇。2021年至2022320日,武汉缴存职工在鄂州申请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共149笔约5923万元;同期鄂州缴存职工在武汉申请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41笔约1700万元。 

  一体化推进两市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2022218日,武汉、鄂州市公积金中心在全省首先实现异地接续同城转移,从政策管理和信息系统上双向发力,突破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必须在缴存地地满6个月这一限制条件,职工流动时做到了账随人走,钱随账走,进一步释放同城化政策利好,消除职工工作流动的后顾之忧。2021年至2022320日从武汉转入鄂州的公积金48笔、约62万元;同期鄂州转出到武汉的住房公积金224笔、约512万元。 

  一体化推进两市公积金中心信息核查。2021年至2022320日鄂州公积金中心向武汉公积金中心提供核查信息199笔次,同期武汉公积金中心向鄂州公积金中心提供核查信息230笔次。 

  一体化推进两市公积金政策趋同。20211112,鄂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新的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贷款管理办法,新的办法高度融合借鉴了武汉公积金中心的相关政策规定,结合鄂州实际,为两市职工同城同待遇打下坚实基础。 

  一体化推进两市公积金业务跨市通办。为真正实现两地住房公积金互为业务办理窗口,2021年武汉、鄂州两市公积金中心做足准备,建立了窗口直联的工作机制,成了互为窗口工作专班。2022317日,两市进一步开展互为业务办理窗口工作培训会,对双方柜面人员进行点对点的业务培训,明确了一窗办理的路径和方式,对各自最新业务流程和规则开展了讲解培训,并交换了公积金业务知识库,改造了各自业务信息系统。两市互为业务办理窗口的公积金业务涵盖了贷款信息查询、贷款职工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退休提取公积金以及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公积金单位及个人缴存信息变更、购房提取公积金、开具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全部还清证明、提前还清公积金贷款等服务事项,两地公积金缴存职工可在两地公积金中心的任一窗口直接办理上述业务。武鄂两地作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核心区,率先实行公积金互为业务办理窗口,今年4月该项举措将在“1+8”城市圈内全面推行。今年元月至320日,鄂州公积金中心共为武汉缴存职工和武汉公积金中心直收代办住房公积金购房提取、公积金贷款等业务8笔。 

  三、武汉、鄂州公积金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持续推进 

  创新信息平台,推进数据共享。经充分需求调研和磋商,武汉鄂州两市提出并启动了住房公积金同城一体化发展数据互联共享平台,大力推进科技赋能平台创新,以武汉、鄂州公积金系统互联为样本,整合城市圈内各公积金中心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公积金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今年以来,两市公积金中心采用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召开了数据互联共享平台研讨会,进一步讨论拟订了共享平台技术架构、标准规范和工期进度。通过建成上线数据互联共享平台,实现与异地政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打破跨地域、跨部门信息壁垒,促进住房公积金跨市通办业务事项工作开展,全面提升业务协同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大幅提升城市圈公积金中心业务办理效率、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下一步的计划 

  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数据共享和系统共建。由武汉公积金中心牵头鄂州中心配合,在确保缴存职工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研发上线公积金同城化数据互联共享平台,推动建设理念先进、务实好用版本趋同的业务系统,以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改善职工服务体验,计划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实现武鄂两市公积金缴存账户状态、缴存明细、提取信息、贷款信息和单位信息等数据互享、接口注册共用。加快探索 区块链技术+住房公积金应用场景创新落地,提炼标准规范构建城市圈住房公积金区块链联盟,计划于202212月底,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出具缴存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异地使用证明、公积金贷款结清证明等定制上链。加快探索建立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数据中心,推进武鄂公积金业务信息系统一体化部署运行,在202111月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方案研究和技术测试,向两市公积金共用一套业务信息系统的目标迈进。 

  一体化开展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加快推进偿还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通过同城化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推进委托划扣住房公积金偿还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于今年尽快实现。务实推进现行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积极探索异地购房由住房公积金缴存地发放贷款的新模式,如购房地公积金中心资金流动性不足时,试行由缴存地公积金中心发放公积金贷款。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11 ICP备案编号: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201号
政务咨询:12329 联系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62号 联系人:综合科 联系电话:027-60281979 邮政编码:436000
版权所有:鄂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主办:鄂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点击总量: